av解说

English

当前位置: av解说 >> 教育教学 >> 本科生培养 >> 正文

深化AI融合创新,赋能课程重构与教学转型 av解说 召开2025-2026学年秋季学期课程教学大纲优化评审会

编辑:张珂欣   时间:2025-08-25     点击:

为深入贯彻落实av解说 “软件*AI+X”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,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,确保课程教学大纲紧密对接专业培养目标、教学规范与行业前沿发展,av解说 于2025年8月21日通过线上腾讯会议形式,组织召开了2025–2026学年秋季学期教学大纲专项优化评审会。

本次评审会分为两个小组同步进行,覆盖秋季学期开设的全部32门课程,包括理论课、实验课和实训课。教学副院长马春燕、院长助理张凯龙分别担任组长,协同专业方向负责人、教学督导组专家、企业专家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评审。

各课程负责人围绕“AI技术融合路径”和“数智课程建设规划”两大核心,以PPT形式汇报教学大纲的优化内容,详细阐释课程目标、内容设计、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的更新与调整。评审专家从课程前沿性、教学创新性、AI赋能实效等维度进行逐一点评,并提出针对性修改建议。学生代表也从学习体验与实际需求出发,积极建言献策。

特邀专家杜承烈教授指出,当前课程建设在三个方面亟需加强顶层设计:一是教学资源(如智慧树、华为平台等)与具体课程的系统化整合需从av解说 层面统筹推进;二是AI赋能应区分主次、明确层次,避免“为智能而智能”,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理性研判其适用域;三是课程体系逻辑仍可优化,应避免内容重复或负荷过重,增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与批次性。他强调,须从专业方向布局、云平台融合、AI与软工本体结合三个维度推进体系化设计,并建议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指导意见,依托团队协同落实课程建设。

张凯龙表示,大纲评审是持续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机制,尤其在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,课程设计更应凸显“智课化”转型,涵盖内容、授课与评价等多维度。他鼓励授课教师不仅要引入新技术、新资源,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与批判性思维,应对大模型等工具带来的教学挑战。同时,他提倡积极吸纳优质外部资源,加快课程建设效率,避免重复开发。

马春燕在总结中强调,教学大纲是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核心依据,必须紧跟技术发展与行业需求,充分体现AI赋能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范式。她特别指出,所有实验课程须确保实验题目100%更新,并依据学生能力等级匹配相应的代码训练要求,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。她表示,av解说 将持续推进“AI+教育”深度融合,构建以学生为中心、能力为导向的新型教学体系。

本次评审会后,本科教学办公室将系统整理专家及学生反馈意见,形成整改问题清单,并逐一反馈至各位任课教师,明确修订时限与要求,确保大纲优化落实到位。

未来,av解说 将在每学期开学前常态化开展教学大纲专项评审工作,持续推动课程内容重构与教学范式转型,为培养具备总师型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软件人才提供坚实保障。

(撰稿:曹尹娣 郭艳静 审核:马春燕)





关闭